8 月 6 日,2025 年中国中学生保龄球锦标赛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。本次赛事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与中国保龄球协会联合主办,吸引了来自全国 34 所中学的近 200 名运动员参赛,其中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培华中学、教业中学首次组队跨省参赛,成为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赛事以 “以球会友、共筑青春” 为主题,不仅为青少年保龄球爱好者提供了切磋技艺的平台,更通过体育竞技促进跨区域文化交流,推动保龄球运动在校园的普及与深化。
一、开幕式:青春活力与体育精神的碰撞
开幕式现场,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副主席李明在致辞中强调:“保龄球运动是培养青少年专注力、团队协作能力的优质载体,本次赛事将进一步落实体教融合政策,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。” 中国保龄球协会秘书长王海涛表示,赛事首次引入 “数字保龄球” 互动体验区,通过 AR 技术让观众直观感受保龄球运动的魅力,“我们希望打破大众对保龄球的传统认知,让这项运动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。”
值得关注的是,澳门参赛队的亮相引发热烈反响。培华中学领队陈老师表示:“hth手机版登录·官网app下载澳门的中学生保龄球普及率较高,但跨省交流的机会较少。此次参赛不仅是技术的切磋,更是一次文化融合的契机。” 开幕式尾声,全体运动员共同宣读《青少年体育精神倡议书》,承诺以公平竞争、团结友爱的态度参与赛事。
二、赛事亮点:竞技与文化的双重盛宴
本次锦标赛设置个人赛、双人赛、四人队际赛三大核心项目,采用国际通用的 “六局积分制”,既考验选手的技术稳定性,也注重团队协作能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赛事特别增设 “跨校联队挑战赛”,随机组队的规则迫使选手快速适应不同风格的配合,成为检验综合能力的 “试金石”。
除了紧张的竞技环节,赛事同期举办 “保龄球文化周” 活动,包括保龄球历史展、职业选手技术讲座、校园保龄球社团经验分享会等。来自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社团代表张同学表示:“通过这些活动,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技巧,更了解到保龄球运动在全球的发展脉络,增强了作为爱好者的责任感。”
三、体教融合:从赛场到校园的深度实践
近年来,保龄球运动在校园的推广与 “体教融合” 政策形成良性互动。根据中国保龄球协会 2024 年发布的《青少年保龄球发展白皮书》,全国已有超过 200 所中学将保龄球纳入校本课程,部分学校还通过 “俱乐部 + 选修课” 模式建立梯队培养体系。本次赛事中,来自北京、广东等地的多所 “全国青少年保龄球特色学校” 展示了成熟的训练成果,其中北京十一学校的选手李浩然以单局 268 分的成绩刷新赛事纪录。
在政策支持层面,内蒙古包头市等试点地区已将保龄球纳入 “U 系列青少年锦标赛” 体系,并通过 “一校一品” 建设推动项目普及。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相关负责人透露,未来将探索 “保龄球等级认证” 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的机制,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。
四、未来展望:培养新一代保龄球力量
赛事期间,中国保龄球协会宣布启动 “未来之星” 人才计划,将为本次赛事表现突出的选手提供职业队试训机会。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保龄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需要从青少年抓起,我们希望通过赛事挖掘更多潜力新星,为中国保龄球注入新鲜血液。”

据悉,本次锦标赛将持续至 8 月 10 日,最终决出团体和个人奖项。赛后,部分优秀选手将受邀参加 9 月在苏州举办的 U 系列全国青少年保龄球锦标赛,与更高年龄段的选手同场竞技。正如赛事口号 “击出精彩,共赴未来” 所寓意的,这场青春与热血的碰撞,正在为中国保龄球运动书写新的篇章。
结语
从上海赛场的激烈角逐到校园课堂的技术传授,2025 年中国中学生保龄球锦标赛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,更是体教融合理念的生动实践。当澳门学子与内地选手击掌致意,当数字技术与传统运动擦出火花,保龄球这项兼具竞技性与文化内涵的运动,正在青少年群体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